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优发国际手机app下载

范元香 2024-06-01 4959 人已围观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每当夕阳西沉,星月初升之际,独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区的浪漫弥漫开来。

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行星大气光谱望远镜PAST……茫茫戈壁之上,一座座光学望远镜静静矗立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顶,洞察着灿烂星河里的无限美妙。

在冷湖的夜,观最亮的星。茫崖市摄影家协会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签署“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最大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落户冷湖。

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介绍,截至目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已入驻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清华大学等11家科研院校,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科技团队和科学装置,已引进各类望远镜43台。其中,大家熟悉的墨子巡天望远镜等4台望远镜已投入科学观测,新发现主带小行星200余颗,近地小行星4颗,收获了一批突破性科学成果。

2017年以来,青海省科技厅、海西州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开展天文台址资源考察及科学监测工作,在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区域获取了大量气象、天光背景、全天云量、晴夜数统计和视宁度分析等关键监测数据。

一系列数据表明,赛什腾山区域干燥洁净、无光污染,优质晴夜时间占比达70%,每年天文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是目前东半球最佳的天文观测点。

一直以来,全球最佳的天文观测台址都集中在西半球,而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个完整时域、完整空域的观测网络。

依托冷湖地区暗夜星空资源优势,近年来,海西州从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融合等多方面着手,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推动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看顶层设计,编制《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冷湖天文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成立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工作推进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指导基地建设,建成由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冷湖天文科技产业基地和冷湖文创旅游产业基地组成的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

观基础设施,观测基地39.69公里专用公路实现通车,科学家工作站和C、D、E、X四个平台已建成投用,完成主峰A、B、B+平台山地平整工作,7个观测平台已实现供电,移动、电信、联通手机信号已基本覆盖。观测基地室外综合工程、N1、N2、N3、N4、M1、M2和天文研学产业基地场地平整及支线道路、网络传输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天文科创为冷湖注入新活力。茫崖市委宣传部供图

探项目建设,已引进11家科研单位12个项目43台望远镜,大科学装置投资额达27亿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落下闳望远镜和太阳磁场精确测量中红外观测系统,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共7台望远镜正在调试,年内时域天文台剩余1台望远镜和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20台望远镜也将建成投用,届时,将有超30台望远镜投入科学观测,亚洲最大天文观测基地已初具雏形。

此外,海西州不断加大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在研学教育、文学影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培育以天文科技、商业航空航天和文创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天文科技产业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近日,茫崖市还围绕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和中国首条天文科技产业链,开辟了寻迹火星和冷湖星光时空之旅两条精品线路,助力加快打造“天文+旅游”创新驱动业态。

昔日的石油小城,如今已然进入了新赛道。一个个望远镜项目的落地,一次次“天文+”发展模式的探索,都是茫崖把握新质生产力,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冷湖不冷,未来已来。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