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6686体育app下载

冯春竹 2024-06-09 9867 人已围观

原始简陋的地窝子变成了高耸挺立的城市高楼,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化良田,手拉肩扛的人工劳作变成了科技高效的智能生产……成立7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变化天翻地覆,各族职工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调研时强调:兵团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希望大家发扬兵团精神,继续努力、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再接再厉,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兵团儿女站在新的起点,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动力,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努力形成新时代维稳戍边新优势。  建城戍边:12座屯城分布天山南北    坐落在新疆塔额盆地的白杨市,因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小白杨》而得名。2023年4月,这里成为兵团管理的第12座城市。西邻巴克图口岸,地处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核心,年轻的城市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城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向南约450公里,是天山北坡重镇石河子市,兵团建设的第一座城市。市中心,绿树环绕下有一座外貌独特而庄重的砖木结构建筑——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古朴色调的墙面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见证了代代兵团人接力屯垦戍边的壮举。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从石河子市到白杨市,兵团管理的城市已达12座,它们矗立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戍守着西北边陲的千里边境线。    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兵团大多选择在风头水尾的艰苦之地开拓发展。如今,绿色已成为兵团城市的底色,大漠戈壁中冒出了一片片绿洲。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这些绿化成果在阻断沙漠侵蚀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在公园里散步,微风拂过繁茂树叶发出的声音,让整个精神世界得到释放、舒展。”塔里木大学教师余明星说。    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公共服务也在不断完善。在南疆大漠周边,一个个兵团城市的机场、火车站陆续投入使用,遥远的边疆早已不再是孤岛。    多年来,兵团财政支出持续向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居民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医院的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新华社发    “五一”假期刚过,兵团第一师医院一支由2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义诊团队走进乡村,开展科学防癌的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医院已累计为2万余名各族群众提供义诊服务,将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农村,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大进说。    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的校园内,高二学生赵一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黄冈名师授课。学校副校长赵明镜说,学校实现了高考成绩“十二连升”,重点本科上线率由建校初的16%提升至2023年的56.8%。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支持下,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更多像赵一冰一样在边疆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屯垦兴边:兵团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2012年兵团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2016年突破两千亿元,2021年突破三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体量日益壮大。    来自兵团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兵团生产总值约占新疆的五分之一,达到3696.5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机场,旅客走下舷梯。新华社发    伴随时代发展,屯垦被赋予新的内涵。兵团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郇恒赛表示,新发展阶段,兵团主动融入新疆“八大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兵团凭借地域辽阔以及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成为新能源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目前新能源已批在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    乌鲁木齐市往北230多公里处,是兵团中新建电力集团新建的一座40万千瓦光伏基地。从高处俯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连接在一起,宛如一片深蓝大海,“海面”熠熠生辉,与蔚蓝的天空遥相呼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一处100万千瓦光伏基地。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基地汇集站集控室负责人赵永红介绍,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绿电约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约27万吨标准煤的排放量。    现代产业发展进程中,一批兵团大企业大集团茁壮成长,有的已成为相关行业的领军者。

新疆天业有限公司的一家新材料企业厂区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1996年组建的新疆天业有限公司,是工农商一体化的兵团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经过28年发展,总资产由组建之初的1.58亿元增长为现在的650亿元。企业涉及化工、现代农业、矿业等多个领域,拥有大型节水滴灌器材生产企业,主要产品销往海内外。    “集团率先在国内规划建设大型氯碱化工基地,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理念将传统的氯碱生产工艺向下游延伸,建成了电石法聚氯乙烯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我国聚氯乙烯行业发展。”新疆天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强说。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政务服务中心,自贸区项目申报窗口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人员讲解相关政策。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2023年11月1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乌鲁木齐揭牌,兵团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月启动的“招商之冬”活动期间,兵团共签约项目1046个,签约金额达2513亿元。  兴农稳边:戈壁蝶变成为现代化良田    得益于强大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兵团拥有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大农业的先天优势。走进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农业示范园区,放眼望去皆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    “我们最小的条田面积也在700多亩。”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国柱说,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滩,在农场职工不懈努力下,如今已被纳入兵团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    眼下,棉花茁壮生长,小麦拔节抽穗,正是农田夏管繁忙时,但在地里却不见几个人影。“我们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覆盖。”周国柱自豪地说。    立足平坦广阔的土地作业条件,新疆兵团从成立之初就大力推广使用农机,始终把提高机械化率作为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抓手。2023年,新疆兵团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棉田春播。新华社发    时令已过芒种,地处天山北坡的一四三团乡村振兴示范区内,300多亩棉花长势正旺。“借助智慧农业系统,2023年这块棉田亩均增产超100公斤。”一四三团副团长谢星光说,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让棉田水量、肥量更加精准均匀,也奠定了棉花优质高产的基础。作为全国棉花种植水平领先的区域,2023年兵团棉花总产200万吨,棉花质量的主要指标继续领跑全国。    随着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期,种植户闫军一大早就赶到地里查看墒情。2023年,他的地以亩产898.19公斤的成绩夺得第六师奇台农场“冠军田”称号,同时创造了新疆冬小麦新的高产纪录。    “今年播种密度达到了28行。”闫军说,自己种麦几十年,也是“老把式”,但和农业科研人员合作后,发现用科学方法种地,更能多打粮、打好粮。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兵团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种植水平。2023年,全兵团粮食总产达到405.9万吨,较上年增长90.6万吨。    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加持下,兵团助力新疆发展、服务国家大计的底气更足、能力更强。近年来,兵团进一步提出“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创特色”的农业发展思路,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围绕农业发展,兵团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第一产业衔接第二、第三产业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孕育了近十家农业相关上市企业,营收超过250亿元,业务涵盖农机装备制造、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

工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家乳制品企业的包装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黄沙披新绿,戈壁变良田,从肩扛手提到农机轰鸣,从全程人力到全程机械化,从依靠农户经验种地到根据科学数据种地。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不忘屯垦初心,在天山南北接续奋斗,将茫茫戈壁荒滩开垦为绵延千里的良田沃野。

关键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