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网址

卢映之 2024-06-03 0387 人已围观

绿色映底蕴,山海见初心。广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等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环境改善、保护力度加大,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变多了,种群数量也增加了。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八桂大地上这些珍稀的精灵,感受万物蓬勃生长,念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山海经”。

记者 阮钰臻 员 岑国林 摄/制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余锋 员 岑国林

初夏的涠洲岛,风平浪静。海水如蓝宝石般,闪耀着粼粼波光。人们轻快地划着船,游弋海上,也都怀着一种期待,不停地向着远方眺望。“见不到的,没赶上好季节。”庞碧剑打破沉默,“我们这位老朋友,可神秘呢。”

身为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研究室副主任,这位高级工程师口中的老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

布氏鲸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捕食。赖建 摄

涠洲岛海域,是目前我国近海已知大型鲸类唯一的稳定栖息地和捕食场所。

两个多月前,广西生态环境厅主办了一场名为“让‘鲸喜’常在”的融媒直播。这场特别的海洋生态科普宣传,吸引了全国38家融媒体平台和账号同步直播,观看量超过210万人次!

面色黢黑的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2018年,北海市政府对外发布重磅消息:涠洲岛海域发现中国大陆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活群体——布氏鲸群。

在此之前,陈默所在的研究团队,已在这片海域追寻了3年。“头顶喷出一蓬水柱,然后拱起后背,镰刀一样的背鳍和尾鳍划破海面,带起一片浪花,旋即消失在金灿灿的海面之下。”第一次邂逅布氏鲸的场景,陈默记忆犹新,“那是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

秋到,鲸来;夏至,鲸去。为何布氏鲸独爱北部湾?“原因很简单,食物在这里。”陈默说,调查研究发现,涠洲岛—斜阳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尤其是当年9月至次年4月,如棱鳀、沙丁鱼等布氏鲸较为喜爱的集群鱼类,会在这片海域广泛分布,吸引鲸群在特定季节前来捕食。

2020年起,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涠洲岛海域布氏鲸开展专项监测调查,如今已基本掌握其迁移规律、分布范围以及食物种类。“这片海属于难得的洁海、净海,也是‘吸鲸’的主要原因。”庞碧剑介绍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达90%以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前列。这里还有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多种珍稀生物,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区之一。

早在300多年前,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廉州府志》,就记载了北海有“大鱼”出没。“我们小时候跟船出海,经常看到鲸鱼,后来慢慢少了。”当地老一辈渔民,至今仍流传“见鲸有喜”的说法。

如今,随着布氏鲸的回归,“出海观鲸”成为当地热门旅游项目,世界各地鲸豚爱好者纷至沓来。

可游客多了,难免对鲸群生活造成影响。如何做到和谐相处?

倡导正确观鲸,成为重中之重。最近几年,陈默每年驻岛近100天。他和团队参考国际经验,在出海天气、噪音控制、船速、距离等方面,制定公约规范。当地旅游部门设立专门的观鲸点,向市民和游客科普“观鲸须知”,督促保持安全距离,防止扰乱布氏鲸栖息环境。

监测显示,2023年涠洲岛附近海域布氏鲸栖息数量已增至近60头,创下新高。

今年初,陈默参与了一项名为“寻声大航海”的项目,团队成功采集到700多条布氏鲸声音。“持续掌握它们的习性,研究它们的语言。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实现人鲸交流。”

就在融媒直播前几天,他不顾感冒发烧,仍坚持出了一趟海。再次看到心心念念的布氏鲸,回来后便感到浑身通透舒服。他说:“是海洋和布氏鲸治愈了我。”

追鲸人,在年复一年的轮回中,尽情享受久别重逢的惊喜。

报纸版面截图

壮美广西·新山海经①丨守望家园共“白头”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