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火博体育手机app下载地址

郑凡旋 2024-06-06 3971 人已围观

◎本报记者      “从一辆氢能冷链物流车的研制过程看,三省一市紧密协作,长三角好比一座大工厂。”6月初,在浙江嘉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绿色出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祖勇发出此番感慨。      预计下半年,由该团队研发的1000辆氢能冷链物流车,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投用。该型车的研发,印证了杨祖勇的话:前期开发在嘉兴,模拟测试在上海,80%的零部件采购不出浙江、江苏、安徽,组装又回到嘉兴——从创新研发到生产制造,长三角各地像在负责工厂的各项工艺,高效协同。      2024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调研发现,近六年来,在这片热土上,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建设,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跨省跨市协同创新案例星罗棋布,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互通有无”解决产业共性难题      “捷昌线性驱动飞”“前进汽车零部件先临三维”“山重建机沃朴物联”……走进坐落于杭州萧山的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在其工业软件“超市”内数十个展位上,两两合作的企业标识随处可见,各色产品或场景应用视频琳琅满目。      这一平台,由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上海信息技术研究会、江苏省首席信息官协会共同发起,2022年8月启用。      “展签上的两家企业,分别是制造企业和服务商。他们都是通过中心的‘撮合’达成合作。”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主任、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傅正说,面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低等共性难题,该中心致力于构筑数字工程服务“蓄水池”。      飞工业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宫韬分享道,他们与绍兴企业研发了声纹质检设备。该设备区别于工人借助扩音器判别,改用机器去“听”,辅以智能算法来判断电机运行状态,可大幅提升质检效率。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引入60家智能制造服务商,汇聚了300余个杰出数字化产品,并为2000余家涉及汽车零部件、化纤新材料、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制造企业提供了服务。      围绕创新一体化,沪苏浙皖四地联合建设的平台已覆盖多个产业领域。2018年以来,由长三角G60联席办牵头,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九地各施所长、优势互补,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立起“1+7+N”产业联盟体系,迄今已经成立16个产业联盟,吸纳了2455家成员单位。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助理郜军表示,创新体系一体化将率先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无序竞争,促成人才、知识、成果在长三角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化内卷内耗为共生共赢。      “联合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手,成功研制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浙江大学牵头,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参与实施的“水下直升机”项目,填补我国海洋底部观测平台空白;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与安徽中科春谷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一条龙”链条……      2018年至2023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已从1/12攀升至1/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5%上升到15%。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创新生态与协作网络上提质增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参与全球城市群竞争夯实基础。      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7%,占全国比重达24.4%。仅今年一季度,这一区域的GDP就已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海涛表示,过去的一年里,三省一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实施了43个联合攻关项目,并牵头组建了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联盟。2023年,浙江与沪苏皖技术交易16928项、金额为941.56亿元。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浙江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新材料等产业和科技前沿领域;通过摸排梳理三省一市联合攻关的重点方向、重大项目,浙江将凝练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攻关需求清单。同时,浙江还将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校、科研机构等跨区域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强化有组织科研,力求共同催生一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

关键字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研究院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