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sunbet手机版登录

高问兰 2024-06-09 6480 人已围观

央广网三亚6月8日消息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许许多多的生命。珊瑚,则在浩瀚的海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海洋生物庇护所的珊瑚礁,是四分之一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为全球近十亿人口提供食物和经济来源。可以说,珊瑚礁对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三亚西岛海域的珊瑚礁  “90后”博士吴川良是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负责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吴川良获得了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机会,从此成为一名“护礁人”。  吴川良介绍,珊瑚的一生,是从一个小小的珊瑚虫开始。人们平时所看到的一簇一簇活的珊瑚,里面包含了无数的小珊瑚虫,它们同属一个整体但个体之间又相互独立。在他看来,珊瑚是伟大的海底建筑师,它们用自己的身躯搭建出海底建筑,让周围的生物们都住进来。

角孔珊瑚

肾形真叶珊瑚  吴川良痴迷与珊瑚打交道,在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全球珊瑚礁持续衰退,珊瑚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如果珊瑚没了,小鱼就难以生存,然后就是大鱼,至于人类,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大鱼。”  吴川良说,海南作为一个海洋大省,但本土珊瑚礁相关科研能力却比较薄弱。能否成立一个机构,把本土的科研力量集中在一起做科研?带着这个想法,2017年,吴川良辞去了在保护区的“铁饭碗”工作,成立了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

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珊瑚培育中心

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珊瑚培育中心  研究所成立后,吴川良开始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研究员。很快,队伍集结完毕,吴川良和他的团队迈入珊瑚礁生态修复领域的 “专业赛道”。 他们团队设计出来的水下人工造礁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构建不同的三维生态空间,让珊瑚在其表面有更大的附着面,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

研究人员在海底布放珊瑚人工造礁

研究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  “在水下投放珊瑚人工礁,人工礁上面有个专门的孔洞,留给白色的陶瓷杯,把一株珊瑚镶嵌进去,两年以后就可以覆盖珊瑚人工礁的整个球形,区域的多样性就慢慢恢复起来。”吴川良告诉记者。  珊瑚礁生态修复,意味着很多工作要在水下开展。出海,对吴川良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在海上一呆就是一个月。对此,吴川良觉得自己更像一名“农夫”:潜入海底“种树”,上到陆地造“海底”。

吴川良与同事商量出海布置工作

吴川良介绍珊瑚保护注意事项  2019年底,吴川良率领研究团队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有了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团队对于研究所未来发展的构想越来越清晰,脚步也越来越扎实。这几年,不断有人邀请吴川良带团队去更大的城市发展,都被他一一回绝。他说,大海给了自己一个边界,海的尽头不是海而是心底的一份期盼,自己将带团队继续守护这片海、守护心里的一抹蓝。  监制:李兆法  统筹:林韦玮  采访:索迪  视频:王继霆  鸣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