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周芷蕾 2024-06-09 6908 人已围观

多部门首次对碳足迹管理联合下文,意味着我国已迈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碳足迹管理的新阶段,将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千亿级碳足迹管理市场将迎来新风口。6月4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简单地说,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此次多部门首次对碳足迹管理联合下文,意味着我国已迈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碳足迹管理的新阶段,将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很多细心读者已注意到,此前,有关部门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消费、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曾出台《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通常也被认为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将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这意味着,我国将在2027年初步建立起碳足迹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我国将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从新增产品碳足迹目录看,其中既有基础工业品,也涉及不少出口产品。渐进扩大产品碳足迹范围,不仅有助于获得更多全面详实的碳排放数据,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碳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从长远看也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要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产品不但要算出碳足迹,还要根据相关规则将产品分为高碳产品和低碳产品。之所以采用分级管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希望以更加清晰的方法识别出高碳产品和低碳产品,鼓励对环保、低排放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这个过程中,有望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商机。  在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碳足迹体系出海方面,《方案》专门强调,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的互认,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碳足迹标准的制定。相较于以前的“参与”或者“推动”等措辞,决策层更希望变被动为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碳足迹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当前,面对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中国“新三样”出口,一些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谋划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方式,人为设置“碳壁垒”,对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产品出口形成制约。从这个意义上看,尽快推动形成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对我国产业未来发展迫在眉睫,也至关重要。  碳足迹管理体系不仅要建起来,更要用起来。要建立碳足迹数据监测与报告体系,持续改进企业碳足迹。企业应建立完善碳足迹数据监测和报告体系,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同时,相关企业要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关于碳足迹管理的最新政策和法规动态,确保企业碳足迹管理工作合规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碳足迹管理的风险管控。从本质上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降低碳足迹的重要途径,然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投入。对此,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碳足迹之时,要科学评估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创新路径,做好碳足迹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降低碳足迹管理可能带来的风险冲击。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