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beat365在线登录

林幻灵 2024-06-09 0485 人已围观

浙江在线6月8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的消息,在之江大地传播。总书记在复信中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

在浙江,许多老师和同学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这项工程中。教育是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每一所参与其中的学校,都在持续努力拓展中美教育人文交流渠道,为促进中美友好搭建更多桥梁。

联结大洋两岸的友谊之桥、6月7日18时,训练结束的哨声响起,临海回浦中学篮球队队员洪珉俊意犹未尽地投出最后一个球,篮球在划出美妙弧线后稳稳落入篮筐。大汗淋漓的他边走边兴奋地和队友聊着即将到来的中美友谊赛。

中美青少年公益篮球邀请赛将于6月10日在湖州南浔举行。回浦中学篮球队将和美国费城、洛杉矶高中篮球校队学生一一过招。“人生初体验!很兴奋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城市高中球队切磋。”洪珉俊在队伍中打前锋,擅长中距离投篮,这让他对这次中美邀请赛充满期待。

为了和即将见面的美国新朋友更顺畅地交流,洪珉俊这几天有空就会在宿舍里背单词,“想跟他们聊的太多了,除了交流打球心得,也对他们的高中生活很好奇。学校明天给我们安排了英语口语的特训。”洪珉俊还有个心愿,他想让美国的同龄人也看到“勇于追梦,百折不回”的回浦篮球。为此,这个身高1米93的少年,这几天练球都特别拼。

而女篮队员宫戌璞则已经有了不少设想,她想向美国的高中生球员推介临海的风土人情,比如江南古长城、临海紫阳街,想要送他们有临海特色的小礼物,比如草编扇子,还有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粽子,“除了比赛,我还想交朋友。我们应该对彼此的风土人情都很好奇。”

虽然队员们都是第一次打中美友谊赛。但这并不是回浦篮球队第一次和美国队切磋。“2014年,回浦篮球队前往美国圣路易斯男子中学参加过沃尔特篮球邀请赛。”临海回浦教育集团体育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康乐说,看到总书记的复信提到“为促进中美友好搭建更多桥梁”,孩子们十年前在美国比赛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李康乐看来,下一代的友好交流是增进两国沟通理解的关键,“非常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这样弥足珍贵的交流机会。”

如今,联结大洋两岸的友谊之桥正加速在浙江落地。

今年秋天,30名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师生就将通过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校际交流项目“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秋季研学团”来到杭州。而接下来,浙外的师生们也将前往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研学。

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中美十万强”项目研习团学员参观位于杭州西溪的中国湿地博物馆。 受访单位供图“总书记在复信中提到‘希望两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这让我们充满干劲。”浙外院长张环宙说,目前浙外还没有中美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但浙外一直着力推动中美青年外交、人文外交,积极为两国人民加深理解搭建桥梁。“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秋季研学团”就是浙外今年的新探索,学校以“跨文化融通”“跨文化合作”“跨文化理解”为着力点,先由中国大学生在线上教授美国大学生汉语,而美国大学生到了杭州后,会去电商企业、中小学当实习生、做志愿者。“我们希望依托学校成熟的青年志愿服务培养体系与实践体系,让美国大学生发挥自身专长,以体验者、服务者的身份,深入了解浙江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式研学。”张环宙说,唯有更深入地促进中美人文交流,民心才能相知相通。

培养熟悉中美的青年使者、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的报道时,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十万强项目办公室正在全力筹备今年的万向“中美十万强”项目。“总书记在信中提出,培养既了解中国也熟知美国的青年使者,这让我们的动力更足了。”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管大源说,2011年3月,万向集团主办的“十万强”项目在杭州启动,迄今已连续举办12年。当年,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就希望为中美两国青年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

项目启动至今,已有来自包括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59个研习团共1400多名美国学生通过“十万强”来中国交流学习。今年6月底,又将有4个研习团的83名美国师生来到浙江,万向学院作为项目承办方,还会与他们组成中美联队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2024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项目举办期间,总能在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中美师生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笑声连连。双方在交流学习中了解中美文化,开阔眼界、收获友谊。

让管大源印象深刻的是,万向集团曾举办过一场征文比赛,没想到收到了不少美国大学生的投稿——“我亲身见证了中国的古老和现代,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中国的创新而惊叹”“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丰富的技术和文化等,能为全世界带来价值”……在美国大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中国的熟悉和对科技进步的赞叹。

更让管大源深受触动的,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复信中提到的“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管大源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跨文化沟通的人才。接下来,他们将探索更深入的中美人文交流模式以及更多元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总书记的复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中美合作办学的厚望,很受鼓舞。”浙江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董颖说,学院很多中美师生特别是外教,都自发转发了报道。大家都对中美合作办学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董颖介绍,浙江科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是和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办学的本科项目。“该专业设立至今,我们一直秉持中美联合培养。”董颖说,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的制定,都是两校教授通力合作完成的。这既做到了和国际前沿学科知识融合,也实现了项目专业的本土化。

不仅是学科的融合,还有人文价值的融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来的外教们,也都跟学校的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董颖说,课余时间,学校的老师同学还会带着外教们去西湖、良渚等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哪怕是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毕业生,也都跟部分外教保持着联系,还会邀请他们周末一起看展、游览等。“总书记在复信中还提到,希望两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培养既了解中国也熟知美国的青年使者。”董颖说,“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接下来,学院也会继续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为促进中美友好贡献力量。

拓宽教育人文交流的通道、前不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的老师们刚收到一张写满英文的感谢卡片。这张卡片是由参加2024年“中美青年全球课堂项目”的22名伊利诺伊大学学生联手书写,感谢在中国的两周时间,学校老师和中国同学对他们的热情款待。“习近平总书记的复信里提到,希望两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这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工作的方向。”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党委副书记瞿海东说,早在2002年,浙江大学就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签署第一份校际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两校在人才联合培养、科学研究合作等方面的新篇章。

2016年,两所高校又共同创建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探索融合中西方优势的培养模式,这也是浙江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共同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0年起,我们又推出‘中美青年全球课堂’项目,将两所高校学生跨校区组队,开展相关课程。”瞿海东说,两周时间虽然不长,却加深了中美两国学生的交流和友谊,不少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还在中国学生带领下,亲自体验了海宁及嘉兴的民俗文化。

瞿海东告诉记者,该校将突破两校物理空间边界,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寻找更多新的增长点,高质量建设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打造成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标杆。

半年后,美国青少年来华“海丝科技文化”交流营就将迎来第一批学生——40名来自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和美国雪城大学学生。“以前更多的是我们把学生送到美国交流学习,如今我们希望能打通更为双向的人文交流通道。为美国学生量身设计交流营是我们的新探索。”宁波大学国际处处长周洵瑛说,总书记在复信中很赞赏美国肯恩大学校长拉蒙·雷波列特将深化与温州肯恩大学的合作,鼓励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宁大也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我们希望带动美国学生开展深度的中国文化学习之旅,了解中国的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等。我们也将根据首次交流营落地情况,继续完善实施办法,进一步拓宽中美人文交流通道。”周洵瑛说。

借“职教出海”的东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贝茨建筑工程师学院于2022年成立。“总书记在复信中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未来工程。我们正努力让浙建院成为教育交流合作的样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贝茨建筑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毅说,上个月,学院刚与美方学校就师生互访交流、国际产教融合、国际人才培养等进行深入沟通,达成诸项共识。接下来,他们将以最大力量推进中美两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与交互,推动中美青年一代加强交流。

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相关阅读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