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澳门注册送38的游戏网站

胡夏青 2024-06-10 0605 人已围观

这两天,宁波大棚杨梅进入销售旺季,梅农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一天能采摘500斤左右,供不应求。”在宁波余姚巿丈亭镇梅老大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孙来达带着工人忙着分拣包装杨梅,时不时就接到一个订购来电。

大棚杨梅深受市场喜爱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赋能。温度高了,自动开棚;缺水了,自动浇水;光照不够,自动补光……在孙来达的智控大棚里,杨梅实现了标准化“制造”。

梅老大数字农场应用“不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看到大棚里杨梅的长势情况,还可以在手机上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获取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等信息,实现智能控温、智能水肥,保持杨梅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孙来达介绍,今年大棚杨梅提早了20天上市,相较露天种植,杨梅的品质更优,个头更大,甜度更甜,价格更是高了5到10倍。

余姚是“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栽培历史悠久。余姚境内的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了杨梅属花粉,意味着7000多年前该地区就有杨梅原种。在余姚杨梅主产区丈亭镇,杨梅种植面积达2.23万亩,年商品果产量超1.5万吨,年综合产值超2亿元。该镇的中国杨梅种质资源圃,收集有省内外杨梅种质资源120余份,涵盖全国近90%的杨梅品种,为目前国内收集杨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杨梅种质资源圃。

智控大棚“数字化是我们杨梅产业技术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之一。”丈亭镇农技员郑柯斌表示,在科技的加持下,杨梅品质不断提升,杨梅也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种得省心,还要吃得放心。杨梅包装的最后一步,是在箱子上贴上专属的“溯源码”。“扫一扫这个码,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农事记录和检验报告,了解杨梅的生长管理过程、基地情况等信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郑柯斌介绍。

2024丈亭杨梅手绘地图

除此之外,该镇创新“党建联建+专业合作社+共富工坊+农户”的模式,深化“杨梅+”文章,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组建了共富直播室,引进第三方的专业团队进行直播销售,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2023年,丈亭镇通过“直播带货+冷链服务”带动农户销售杨梅鲜果达5000多万元。

当天,由宁波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24年乡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首场活动在丈亭镇举行,给梅农们上了一节“短视频剪辑与推广”课,通过加强新农人的数字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回去我就试试!”“希望这样的课多上几节!”现场气氛热烈,不少梅农在课后提问,积极讨论。

每箱杨梅都有专属的“溯源码”

据悉,接下来,丈亭镇将持续推动数字化大棚的大面积铺开工作,以杨梅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引导梅农科学种植、管理。同时将开展一系列的直播、短视频培训,打造本土新农人,打响本土品牌。

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相关阅读“杨”名海外 共绘“梅”景 浙江小杨梅链接大产业

2024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启动

小杨梅“链”出大产业 预计今年浙江杨梅总产量70万吨

接轨国际研制高端限量版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